生活垃圾日產日清、污水納入收集處理系統,道路整潔、大綠質樸……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,精心打造“守得住歷史記憶、記得住鄉情鄉愁”的田園風光,正不斷提升我市鄉村的“顏值”與“氣質”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我市已進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攻堅的關鍵時刻,這場事關民生福祉、事關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硬仗,必須打好打贏。
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、建設美麗宜居鄉村,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。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,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“三個著力”重要要求,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。把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底色,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,堅定必勝之心,激發攻堅之志,徹底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等頑瘴痼疾,以環境質量提升服務鄉村全面振興,推動鄉村面貌發生根本改善。
今年是我市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收官之年,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時間節點,抓住歷史性機遇,乘勢而上全力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,其首要是牢牢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利契機。我們抓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、農村廁所改造提升等工作,既是打造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,也是要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。綠色是最具吸引力的顏色,鄉村綠起來、美起來,就能引來更多的人才、資金、項目,促進農村經濟繁榮。把“美麗”轉化為生產力,讓農民從“不愁”“有保障”,到更多的美好生活需求被滿足,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,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具備的長遠眼光。
綠色,是代表安全、健康的顏色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要牢牢把握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有利契機。
疫情雖然帶來不利影響,卻也倒逼我們發現問題、補齊短板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阻斷病毒傳播、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基礎性工作去抓,既能在當下建起穩固的“防護網”,也能為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。農民群眾是農村人居環境的享有者,更是不可或缺的建設者。廣泛發動群眾參與,發揮群眾主體作用,增強主人翁意識,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重要途徑。我們要營造“人民家園人民建”“我的家園我們建”的濃厚氛圍,完善村規民約,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不斷提高鄉村文明程度,讓綠色成為鄉村生活的“流行色”。
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讓生活美起來,本質上是要做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。我們要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利契機,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我市大力推進的生態濕地修復保護、綠色生態屏障建設、海岸線生態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緊密結合,呵護好山水林田湖草。生態環境整體向好,既是參照也是激勵,可以促使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加快步伐。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,農村人居環境改善,也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最大限度保留自然風貌。把握好這一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,我們就能更好地留綠留白留樸、留住鄉愁,彰顯天津特色的鄉土風情、獨特韻味。
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,既是攻堅戰,也是持久戰,必須在“常”和“長”上下功夫,建立健全常態、長效體制機制。立足當下,著眼長遠,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,一年接著一年干,扎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,我們一定能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,以綠色為底色繪就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畫卷。
摘自 《天津日報》 2020.07.17 本報評論員